? 新常態下怎么做農機:守正求不敗,出奇才能贏 - 行業新聞 - 佳木斯驥馳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_銷售電話:0454-8585529/8861222

?
佳木斯驥馳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
當前位置:首頁 > 行業新聞 >

新常態下怎么做農機:守正求不敗,出奇才能贏


    前不久,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指出: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,更不可能是V型,而是L型的走勢。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,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。“L型”說明首先要經歷一個探底的過程,然后長期在低位發展。

        在這種經濟大背景下,難怪有不少人慨嘆:農機越來越不好干了!前幾年,農機行業紅火的時候,用戶蹲守在生產企業等著提貨。當時,不少人笑稱“蘿卜快了不洗泥”,生產出來的農機根本就不愁賣。如今,補貼控定額、玉米降價格、國二升國三,農機市場時不時吹來一陣涼風,讓人感到絲絲寒意。2015年1—12月全國2319家農機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283.68億元,同比增長7.39%。這個增幅與2012年增長17.84%、2013年增長16.31%、2014年增長8.55%相比明顯下滑,跌入近十年來最低谷。

    毋庸諱言,我國農機工業發展已經進入降檔減速的新常態。

    從農機化內在需求看,經過12年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,農機保有量、農機化率達到新的高度。2015年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11億千瓦,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3%以上,其中小麥、水稻、玉米三大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4%、76%、81%,農機化發展總體上已進入中級階段后期,對農機裝備的需求將由量的增加向量的增加和質的提升并舉轉變,并且越來越側重于質的提升。

        從國家扶持政策、國際產能合作等外部因素看,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保持相對穩定,并且有小幅下降,金融、稅收等其他扶持政策作用顯現尚待時日,農機“走出去”開拓國際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,農機工業發展傳統動能已經減弱,新動能卻沒有接續上,農機工業增速下降勢在必然。

    總起來看,我國農機工業已經過了體量快速膨脹的時期,進入更加注重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質量性能的新階段。

        那么問題來了,農機工業發展的新常態下,我們如何做農機?《孫子兵法》講:“凡戰者,以正合,以奇勝。”就是要守正出奇。

    守正,首先要守住正道。個別農機企業不是潛心研究產品,而是專門琢磨歪門邪道。前些年,山東有一家農機企業,原是業界響當當的,但由于觸碰了政策底線——套取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,被取消了補貼資格,該企業從此元氣大喪,一蹶不振。原重慶市農機辦主任羅澤寬、江西省農機局局長王紹萍、陜西省農機局局長胡璽賢、黑龍江省農機研究院院長、農機局局長李國軍等人先后落馬,這是他們個人貪欲熏心、自釀苦果,但也與某些企業搞不正當競爭、肆意圍獵不無關系。據中國農機化信息網公布,2015年有13家、2016年已有2家企業因騙補套補、以次充好、重復虛假申請、故意提供虛假信息、資質不合要求等被列入農機購置補貼黑名單。這些企業不走正道,以害人開頭,以害己告終,鮮有不敗的。十八大以來,中央積極推進全面從嚴治黨,大力凈化政治生態。今年兩會期間,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構建新型政商關系,企業家要潔身自好、走正道,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、光明正大搞經營。有一個做馬鞍子技術精湛的老匠人,語重心長地教導徒弟“你不要說話,你做的馬鞍子會說話”。做農機也是,說一千道一萬,還得靠產品說話。農機企業要把精力用到做產品上,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,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。

    其次是不能有大的決策失誤。商場如戰場,重要決策要建立在審時度勢、對客戶需求和國家政策等因素全面考量、準確研判的基礎上,否則“一著不慎,滿盤皆輸”,巨人集團、健力寶、秦池酒業等企業興衰無不印證了這一點。去年以來,面對非道路行駛機械排放標準國二升國三的政策規定,有的企業見勢早、出手快,去年底已經清理庫存變現,目前其他農機企業還在為去庫存焦頭爛額,他們已經把研制的新產品推向了市場,占領先機。但是,也有一些企業仍然心存僥幸和幻想,甚至到目前為止去庫存都不是很積極主動,而是等待觀望、躊躇不前。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強調,推進“三去一降一補”,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、困難多而不作為、有風險而躲避、有陣痛而不前。對當前國二農機去庫存,可謂切中肯綮。須知,國二升國三時間節點絕不可能一緩再緩,誤判市場形勢和政策走向,最終倒霉的恐怕還是這些企業。

    出奇就是堅持創新,人無我有、人有我新,下好“先手棋”,永遠比別人快一步。有句話說得很形象,市場競爭如赴宴,先來的吃肉,后到的喝湯,再晚連湯也喝不上。說起創新,不能不提華為公司。華為2015年營收3950億元人民幣,凈利潤369億元,增速30%以上??焖侔l展的背后是研發創新的強力支撐。華為每年研發投入近600億元,研發強度高達15%,這相當于全社會平均研發強度的7倍多。據說國內一個IT界大佬造訪華為總部后深受感觸,表示要加大研發投入,做高科技企業。華為總裁任正非說了一句話,可謂意味深長,“研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你要做好投入幾十個億,幾年不冒泡的準備。”華為就是這樣堅持不懈地搞研發,舍得往里面“砸錢”,才取得了今天驕人的成績。截至去年底,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 52550 件、外國專利 30613 件,獲得專利授權50377件,連續兩年位居國際專利申請榜首。眾所周知,蘋果公司是全球創新的“大牛”,但是據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公布的《2015年廣東省專利監控報告》披露,去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,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,這意味著蘋果公司每年要向華為支付更多的專利許可使用費,著實讓國人感到振奮。另一個創新典范是海爾集團。海爾空調擁有專利2479項,主導制定國家標準18項,海爾空調一年兩次更新換代,它的自清潔空調上市4個月銷量增長5倍。這些都是用真金白銀“砸”出來的,海爾每年研發投入100多億元,研發強度達到5.26%。在農機行業,美國的迪爾、日本的久保田等跨國農機企業也都是超前5—10年部署,研發強度都在5%以上,國內農機行業領軍企業雷沃重工每年也是拿出銷售收入的3%-5%作為研發經費。舍得投入、執著創新大概就是這些企業的成功密碼。新常態下做農機,低端產能已過剩,高端技術買不來,抄襲模仿行不通,我們需要的不也正是這種潛心研發、自主創新的精神嗎?
?

Copyright © 2014-2016 www.tianmufan.com 版權所有 
銷售熱線:0454-8585529 24小時售后服務熱線:0454-8585529 郵箱:623109509@qq.com
公司地址: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友誼路256號 黑ICP備16004365號-1 


工商網監
精品综合久久久久国产日韩